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等离子电视再起炉灶 长虹、华显粉墨登场

    当国外厂商一窝蜂抢进LCD液晶面板产业时,国内厂商也不愿缺席,京东方、上广电抢先参与战局外,其余各大城市,也怀抱着“面板俱乐部”的美梦,试探与国际先进大厂合作盖厂的可行性。然而,毕竟韩资、日资企业起步较早,大陆的后起之秀,短期内仍难撼动三星(Samsung Electronics)、LG与友达等大厂的霸业。

 

    但中国毕竟是全球最大的电视机市场,2008年的奥运年,一般估计光是液晶电视的销售量便可以超过1,400万台,看在厂商眼里,这可是令人垂涎欲滴的黄金市场。但,中国本土厂商在高端市场难以抵挡Sony、三星、LG等电视大厂的竞争,在背后还得防范偶尔出现的台资代工厂,插花式的产品促销活动,结合联发科、奇美、华映的零件技术,在相对价格敏感、不重视品牌的市场(餐厅、K房)上针锋相对。

 

    对国内厂商而言,如果有意在电视机市场上称孤道寡,在核心技术上另起炉灶,恐怕也是个不得不为的策略。不久前,四川长虹旗下的虹欧显示器公司购买了南韩Orion公司75%的股权,藉以掌握世界等离子电视的主流技术。另外,南京的东南大学从1999年开始研发的“荫罩式”等离子技术,也终于在南京的华显高科公司落实商业生产的理想。

 

    根据华显高科内部人士指出,华显目前可年产42~50英寸等离子电视屏幕12万片,未来还将投资人民币35亿~50亿元扩张生产设备,善用华显所拥有的30项专利技术。另外,四川长虹则将增资虹欧,也有意继续扩张生产规模。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资料预估,2007年中国等离子电视的销售数量为78.3万台,较2006年同期增长242%,而市调公司DisplaySearch也指出,2008年第1季全球等离子电视的销售数量也超过350万台,较2007年同期增长53%,而第2季的增长率也有54%,其中1080p的高分辨率电视,出货增长率更高达89%,显示等离子电视的市场也有复苏的迹象。

 

    DisplaySearch的中国区总经理张兵更指出,2008年全球等离子电视的市场可以突破1,500万的规模,其中中国市场可达200万台。中国本土的海尔、海信、创维也从去年下半年起,开始推出等离子电视产品,逐步改变等离子电视市场一直由松下、LG、日立寡占的局面。另外,包括康佳、TCL、创维等公司都已表明态度,如果虹欧的屏幕售价合理,本土公司都可能转向虹欧采购。目前虹欧的玻璃基板、荧光粉都仍需要向日韩企业采购,但等离子电视的电源IC,长虹已经可以自行生产,而且在荧光粉等领域,也已经有了技术上的突破。

 

    等离子电视的技术,基本出现表面放电与荫罩式两种主流技术,长虹在购买Orion股权,取得300多项技术专利之前,即与东南大学合作荫罩式技术,但由于部分技术无法完全突破,因此选择表面放电技术。荫罩式技术虽有成本优势,但50英寸以上的全高清(Full HD)技术仍无法突破,而三星、LG、松下的表面放电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所以长虹不得不放弃与东南大学的合作。

 

    之后,东南大学得到雄猫集团与高科集团的支持,开始进行荫罩式技术的商品化,这个投资额人民币7.7亿元的南京华显高科,其中部分资金来自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的支持,并在2006年的12月列为江苏省6大重点项目,也获得江苏省政府人民币3,000万元的支持。2007年的10月,这项计划再被列为2007年国家新型平板显示器件专业化项目,并获发改委支持人民币2,000万元。但这些政府支持的资金,都不足以将荫罩式等离子电视生产,扩张到年产200万片的目标。预期目前已经投入人民币8亿元的资金,未来还要陆续投入人民币20亿元,才能达到初期理想的规模。

 

    至于购并Orion的虹欧,第1期扩张到年产216万片的等离子电视计划,总投资金额为6.75亿美元,相比之下,荫罩式技术的投资金额,大约仅达表面放电技术的三分之一,但据虹欧指出,虹欧希望继续投入20亿美元,将生产规模扩张到800万片,以期追上三星、LG、松下的水平。但不管虹欧或是华显,由于等离子电视的发展仍有许多不确定性,资金的募集,还是一个高难度的工作。(编辑:于占涛)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显示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