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行业周期退散,LCD永不为奴!

在全球LCD“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以销定产”已成为面板业的短期“主旋律”,显示行业的整体产能与产品定价权正在向以京东方、TCL华星和惠科等为代表的的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加速倾斜,甚至有望因此打破周期“魔咒”。

业内观点认为,正是由于中国LCD产业的崛起爆发,才彻底打破了以往市场稳定的盈亏周期,但同时伴随而来的就是中、日、韩三国长期的市场争夺战与价格竞争战,而在这段时间内,大家也都在苦哈哈的熬着。

但与“世界工厂”去比规模与成本显然不理智,在长期亏损下,日、韩企业已不断出清LCD产能与业务。目前,我国面板厂商已掌握全球近70%的液晶面板产能,在此背景下,行业的供给格局得到显著改善。

周期消散,业内再无LCD产线投资项目

众所周知,近年来全球LCD产能供过于求,行业库存高企。据了解,为了全球显示产业链的正常发展,我国大陆官方已不再核准新的大型LCD投资项目。

供应链传出,我国大陆官方核准的最后一个LCD面板投资案应该是天马的8.6代线(TM19),当初申请的文件还是以“对标中小尺寸产品-生产IT类产品面板”而惊险过关。虽然电视与IT类面板颇有从LCD过渡到OLED的味道,但其市场渗透率还不足5%,且还有MLED在虎视眈眈,因此我国大陆关闭LCD面板投资对产业中长期发展而言,仍是利多。

实际上,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在2019年时就已公开表示,未来京东方将停止对LCD产线的投资,更多聚焦OLED以及新兴的Mini LED和Micro LED等领域。

一般而言,LCD面板的供需比如果超过10%就会形成结构性产能过剩,进而引发“价格战”导致企业的兼并重组。东海证券曾表示,未来3年,预计LCD面板行业产能增量主要来源于TCL广州T9产线及深天马TM19产线。

过往的面板行业,竞争企业众多,且中国大陆的诸多产线在投产和爬坡过程中,为降低摊销,以及扩大市场占有率,常年握有满产满销的执念。但随着我国彻底掌握LCD面板业的产能话语权,再加上网传官方宣布的产能封顶,如今的面板厂已开始放弃市占追逐,转而追求经营利润,当市场高度集中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形成稼动率的调控共识。

到2023年年中,我国大陆面板大厂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以销定产”的市场导向模式。因此在可见的未来中,显示面板行业将由过往固定的大而强的周期逐渐转化为由市场调节的小而缓周期,波幅将显著减小,甚至直接消散。

不惧OLED,LCD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在面板业中,有一组数据显示,行业内近70%的产能会用来制造电视,近13%的产能用来制造显示器,近10%的产能则用来制造手机。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电视、笔记本电脑与平板电脑市场中,OLED的渗透率还未超过5%;而在智能手机面板作为目前OLED的最大下沉市场,其渗透率也仅是接近50%。

此外,OLED上游产业链呈现出的是一种高度的垄断状态,行业门槛较高,对OLED面板的大规模供应相当不利,全球市场上的OLED玩家也相对较少。可以直白的说,中长期内,OLED对LCD的替代威胁较小,LCD面板仍然占据着显示市场的主导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全球地缘政治、卫生事件及其贸易战延长的影响,2022年我国LCD面板业全年处于弱周期之中,因此今年的整体市场是在寒冬当中缓慢地复苏。但显示产业链中游的面板厂商为了加速回温,已达成了“按需生产,动态控产”的经营理念,因此我国LCD面板的价格,特别是大尺寸的TV面板已连续涨了半年以上。

但人为性的控价不太可能维持太久,工厂的稼动率不可能连年保持低位运行,这对于社会职工与企业而言都是要承受压力的,因此一旦需求再次下降,液晶面板价格将难以控制。预计今年第四季度液晶面板采购需求将减少,涨价趋势也可能会停止,最终价格有可能在上下游厂商博弈中与上一个季度末持平。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显示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