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中国平板显示业:需要跳跃式发展

文:于占涛(光电新闻网编辑部)

 

     以平板显示为核心的平板显示产业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被誉为全球第三大制造业的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得到了政府、企业以及广大消费者的普遍关注,数字化、无线化、网络化的信息化产业发展趋势对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敞开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目前国内正在加速形成和完善平板显示产业链,越来越多的资源开始向面板生产领域和关键部件领域集聚。然而,技术和资金的匮乏,产业的重复建设,核心技术的旁落,让人不禁对中国平板显示产业的未来发展忧心重重。

 

    平板显示产业发展困局:处处受制于人

 

    目前国内整个平板显示产业链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企业规模小、面板与关键部件、专用设备的供应依赖进口,新兴显示技术研发投入不足,产业化能力不强,从而影响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平板显示产业规模仍然是比较小,每年所需要数百亿元人民币的FPD产品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产品档次低、抵御风险能力差、产业链不完善,这都是当前平板显示面临的困难。

 

    目前平板显示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是LCD和PDP,占据了全部平板显示产业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80%以上)。不过无论在LCD领域还是PDP领域,市场份额都由国外厂家来主导,以液晶面板产业为例,目前日韩台呈现三足鼎立局面,中国厂商偏安一隅,等离子市场几乎被日本厂商垄断,国内只有长虹和南京华显刚刚切入该领域。

 

    目前如笔者所看到的,国内平板产业的重心在发展LCD,大多的资金和资源投入该领域,不过LCD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对资金、技术和人才都要求极高的产业,战略上的误判和其他种种原因,使中国LCD产业一直处于被动跟随的窘态,举例而言,在外资巨头主导的面板生产线快速升级中,中国企业始终处于慢一拍的状态,当京东方为4.5亿美元收购现代的4.5代线而欢呼雀跃的时候,日韩台正在上马7代线、8代线,当上广电宣布上马6代线的时候,夏普和索尼正在建设10代线,一步落三步,跟随无尽头,加上国外厂商垄断面板核心技术,国内企业短期内要追的上国外企业的步伐看似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缺乏面板等上游核心技术和产品的支持,国内平板显示产业所面临的困境可想而知,中国彩电业正遭受国外厂商的围剿,貌似正在步中国手机产业的后尘。创维集团董事会主席张学斌日前表示,现在电视整机厂商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屏(面板)的问题。我国平板显示整个产业链不够完善。CRT时代我国彩电业有非常强的全球竞争力,当时所有的部件和器件都能够在国内完全配套。“平板时代我们主要缺的还是上游的部分,这使我们的成本竞争力受到很大影响。”张学斌强调。

 

    外资巨头通过在面板业务上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丰厚利润来给其平板电视业务“输血”,在整机上与国内企业拼价格战,让长期利润率低于3%的中国彩电行业无力招架,不仅在全球范围彩电行业的竞争中日趋边缘化,而且在中国市场也开始节节败退。

 

    资金的短缺让国内企业无法在短时间内建立其高世代LCD面板生产线,如何避免中国平板显示行业整体的受制于人,怎样才能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困境?

 

    以PDP为突破口  抢占OLED制高点  实行“蛙跳战术”

 

    大家都知道,平板显示技术除了LCD之外,还有PDP技术以及新一代的OLED技术。现在,国家已经把PDP、OLED列为重点发展的显示技术。

 

    笔者认为,在大尺寸平板显示方面国内企业目前应优先发展PDP等离子显示产品,希望以此为突破口,来解决LCD产业受制于人的困境。LCD应用面比较广,可以覆盖从1英寸到100英寸以上的尺寸范围,而等离子显示器件动态图像效果好、对比度高、自发光、综合性能优于LCD,特别适合50英寸及以上尺寸的显示产品,不过由于等离子厂商宣传保守以及舆论宣传误导,造成等离子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产业受关注程度也不够,但这为我国发展PDP产业留下了市场空间。另一方面,等离子生产线投资少、产出快,较为适合资产规模相对偏小的国内企业发展。

 

    对此,长虹多媒体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明表示,在整个平板显示产业发展过程中,过去PDP相对LCD来讲,发展比较迟缓。从去年开始PDP的产品线开始丰富起来,因为PDP本身具有很多优点,加上正确的宣传和舆论导向,在今年第一季度PDP在中国市场增长达到了225%,长虹的市场增长达到了4倍,应该讲PDP正步入发展快车道。徐明表示:“长虹愿意以开放的心态,与屏的厂商以及整机厂商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在多种显示技术并存的今天,我相信PDP能够拥有一个更好的前景,我也相信PDP会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产业。但PDP产业发展靠一个企业肯定是不行的,作为长虹来讲,希望在PDP产业里有更多的企业来共同研发。”

 

    徐明认为,在国外企业掌握液晶电视核心技术的今天,发展PDP项目,能填补我国在平板时代缺失的产业板块,重新确立我国在平板时代的全球竞争地位。

 

    如果说发展PDP是当务之急,那OLED则是未来要抢占的战略制高点了,笔者认为,发展OLED显示技术是我国摆脱目前平板显示技术发展的被动局面,实现跳跃式发展的战略目标的非常有效的途径。从全球以及国内平板显示产业发展的现状可以看出,在LCD(包括PDP)这些成熟的平板显示技术方面,我们在产业规模、产业链配套、技术积累、研发实力、融资环境、人才队伍等方面与国外水平差距较大,短期内难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LCD面板企业,而在OLED新型显示技术方面,我们整体上与国外水平相差不大,甚至在部分技术上还有一定优势。因此,应集中各种资源,大力推动企业及科研院所参与OLED的研发和生产,避免重蹈LCD覆辙。由于LCD与主动OLED两者在工艺流程、环境要求等方面相似度比较高,从事LCD生产的企业在进行主动OLED研究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有丰富的人才资源,相对雄厚的资金实力,也为OLED的产业化提供了保障,有望成为今后夺取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蛙跳”战术最早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太平洋战场,1943年的太平洋战争就陷入了拉锯状态: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开始反攻,日军则负隅顽抗。南太平洋上岛屿星罗棋布,双方逐岛争夺,战争异常艰难。为了加快战争进程,一个大胆的想法在美军的两大名将麦克阿瑟和尼米兹的脑海里产生了:放弃一线平推的传统做法,跳跃前进,越岛攻击。太平洋战区的盟军在他们的指挥下,两路并进,利用海军优势,避开日军的一线防御要点,攻取其战略纵深中守备较弱的岛屿,得手以后再以此为支撑继续开展进攻,从而使战争的进程大大加快,仅用半年多时间即突破了日军的内防圈。 目前我们认为中国的平板显示产业也同样处于这种一种困境,一味纠缠LCD产业的升级换代,产业竞争,都无法改变短期内受制于人的困境,不如避实就虚,寻找新的突破点,集中有限资源来发展PDP,抢占OLED制高点,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策略。

 


    OLED:国外厂商早已动手 国内动作迟缓

    前不久,三星电子高调宣布了其未来三年OLED的发展战略,并表示2009年OLED电视机将量产,近日,松下又透露了2012年左右将量产37英寸OLED电视。而据法新社(AFP)最新报道,Sony、夏普(Sharp)、东芝松下显示技术(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TMD)等共10家厂商,将携手研发大尺寸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核心技术,日本政府产业经济省已允诺拨款补助,计划在2015年之后研发出量产40英寸OLED面板的技术,以便和韩国重量级显示大厂LG Display、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同性质研发计划较劲。而国内方面,只有长虹明确表示了涉足OLED市场,产业氛围尚未建立起来。

    日本产经省将透过旗下新能源和产业技术开发组织(NEDO),投资6.68亿日圆(约630万美元),在大尺寸OLED面板项目开始的头一年补助研发经费,此项目为时5年,截至2013年3月为止合计将花费35亿日圆(3,280万美元),可望由NEDO持续补助。

    据了解,这次加入大尺寸OLED面板研发计划者,除了Sony、夏普和TMD等3大日本面板厂,还包括日本产业技术总合研究所(ASIT),材料厂商Idemitsu Kosan、住友化工(Sumitomo Chemicals),以及Dainippon Screen Manufacturing、Shimadzu与Hitachi Zosen等生产设备厂商,希望研发出低耗电、高透光的电极技术,并延长面板寿命,以大尺寸面板为主。

    由于OLED面板可通过电流驱动自行发光,无需使用背光源,因此被视为下一代面板产业的明星科技。目前小尺寸OLED面板已应用于手机或便携式音乐播放器,但大尺寸OLED技术的开发仍是一片处女地。日经新闻(Nikkei)指出,首款商用OLED电视虽然由日厂Sony在2007年打头阵,但韩国厂商却在手机用OLED面板略胜一筹。

    为了和Sony一争高下,三星已于2007年12月发表新开发的31英寸OLED面板,使得下一代面板技术似乎又演变成日、韩两国的角力战,因为此项发展更攸关产业国际标准,抢先发表大尺寸OLED技术的国家,可望获得海外面板厂家、材料厂家和设备商力挺,取得全球市场优势。

    Sony在2007年率先推出全球首款商用OLED电视机,屏幕大小为11英寸,厚度仅3mm,上市价格却是同尺寸LCD TV(液晶电视)的10倍。

    Sony计划在2009年量产20英寸OLED电视机,寄望透过OLED夺回往日电子业界创新霸主的光环。Sony虽然和日本竞争对手合力投入OLED开发,但发言人Chisato Kitsukawa表示,最先进的关键技术将会保留In-house。

    至于夏普,对OLED电视持较长期看法,目前尚无商用量产的计划,发言人Miyuki Nakayama表示,夏普已重金投资TFT LCD面板制造技术升级,认为LCD在往后10年内仍将是面板产业的主流。

    种种迹象表明,OLED已被日韩厂商视为着重发展的下一代显示核心。

    国内方面,在长虹之前,对OLED开展研究的可以分为几派:一是学院派,如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二是从事液晶和光电研究的一些企业,这些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三是收购派,比如京东方在收购引进韩国技术的时候包括了OLED。另外,一些原来不搞电子的企业,看到OLED有发展前景,也参与进来。

    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万博泉先前在接受表示,在OLED产业的部分环节,我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共掌握专利171项。其中,维信诺在OLED方面已完成120多项专利申请,授权的有32项,包括器件结构、工艺以及材料等三个领域的核心专利。

    就在2008年4月28日,长虹OLED项目在成都正式开工。长虹规划发展部部长郎丰伟表示,合资公司全资收购韩国ORIONOLED公司的工艺、设备及生产线,项目一期移入ORION公司1200万片/年(折合1英寸屏)的被动式OLED生产线,后期新建主动式OLED全工序生产线,产品以1英寸-3.5英寸主动式OLED显示屏和模组为主,目标产能2400万片/年(折合1英寸屏)。同时将建设头戴式电视(产能50万台/年)和移动式电视(产能150万台/年)等移动便携显示终端的研发和生产基地。

    不过根据我们了解,目前国内涉足OLED产业的企业还不是很多,而且并没有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优势,从这点上说,我国OLED发展已经是慢于日韩企业,形势已经非常紧迫,希望政府、产业和科研机构能重视起来,建议成立OLED官产学研联盟,由政府或企业前头,协调各方力量,全力推进中国OLED产业的发展。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显示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