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预料中的一场大赚之后,京东方能走出LCD周期魔咒吗?

从平板电视和手机跨到AR、VR,从世界是屏的,到世界无屏。国内LCD领导企业准备好了吗?

文/智物

一场半年前就没有悬念的大赚。

1月20日晚间,京东方A发布了2021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150亿元至2200亿元,同比增长59%至6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7亿元至26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0%至416%。

在去年的行业高景气度下,京东方赚得可谓盆满钵满,即使如此,其利润表现还是超出了市场预期。公开信息显示,自京东方2001年上市起,其20年之间累积的归母净利润为224.92亿元。

一年抵二十年,如此亮眼的业绩表现却没有在资本市场中换来应有回报。

1月21日,京东方股价小幅上涨0.81%,报收4.99元/股,而在本周京东方连续两日下跌,截至1月25日收盘,京东方下跌2.01%,收报4.87元/股。

另一家行业巨头TCL科技尽管还没有发布业绩预报,但此前发布三季度报时,其股价走势与今天的京东方大同小异。

面板双雄大赚一年,未能带动其股价的上涨,原因无他。这是一场既定之中的大赚,关键是,LCD价格拐点显现。大赚一场的国内LCD双雄,居然没有赢下定价权,没有掌握盈亏的主动权。

LCD盛世已经过去了

不过,京东方优势是,过去多年,在LCD之后甘冒风险持续下注OLED产线。2021年12月,京东方单月柔性OLED出货量已经突破一千万级,并终于突破了苹果订单。

十年扩张,LCD已到终点

在高度受制于周期的LCD产业,京东方业绩大增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从2020年5月份开始,液晶显示面板价格一路飞涨,截至2021年6月,各尺寸面板价格均实现超过100%的涨幅。

13个月的疯涨让下游厂商长时间陷入恐慌情绪,据CINNO Research统计,在2021年1月,终端品牌厂商的备货水平均已达到历史最高点,这也为面板厂商的高收益奠定了基础。

此时大尺寸面板的价格已经严重抑制了需求的增长,但面板厂商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去年7月初,omdia发布的《OLED和LCD面板供应需求和设备追踪》指出,京东方将进一步扩大武汉10.5代线(B17产线)的产能至18万片。此前,这条产线的最大投入设计产能是每月12万片。

Omdia认为,京东方亦计划在2022年利用增加设备、去瓶颈工程和减少光罩工艺,将合肥B9产能扩大到每月15.5万片。

同一时间,TCL华星和惠科亦传出了10.5代线及8.6代线的扩产计划。

但此时的消费市场已经无力再承担面板价格的上涨。跟据奥维云网的数据,2021年上半年,中国彩电市场均价3332元,同比上涨34.9%,但累计销量仅为1781万台,同比下降14.7%。

厂商的无序扩产很快得到了回应。随着“疫情红利”的技术和下游需求的萎缩,LCD面板价格很快又再次收紧,且价格下跌幅度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这一点在京东方今年的业绩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如果将京东方以往季报数据拆分开来,其最近三个季度的营收分别为496.55亿元、576.30亿元、559.93亿元,同比增长107.87%、75.36%、37.17%。

同一时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1.82亿元、75.80亿元、72.53亿元,同比增长814.46%、1232.69%、441.14%。不难看出,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表现,京东方过去三个季度的增速均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

如果说过去一年只是增速下滑的话,那么在2022年,面板厂商可能面临的问题就是无休无止的亏损。

Omdia统计数据显示,目前65吋面板报价约为170-180美元,远小于其250美元的总成本,甚至已经逼近160美元的现金成本,75吋面板报价270美元,同样跌破了350美元的总成本,直逼230美元的现金成本。

然而,国内面板厂商唯一的救市办法就是减少投片量。因为除维信诺等少数厂商,国内面板厂商依然高度依赖于LCD产业,即使是烫手山芋,面板厂也只能选择自吞苦果。

在此前《最后一个春天收场?LCD新产线骑虎难下》一文中,我们曾指出目前京东方与惠科10.5代线计划均被搁置,但值得一提的是,同时期的OLED产业却仍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

新需求爆发,LCD不是唯一选项

2021年12月28日,京东方宣布,总投资465亿元的重庆第六代AMOLED产线(B12量产)。新产线研发生产的技术、产品将广泛应用于新一代柔性智能手机、可折叠笔记本及车载显示等下一代高端显示领域。

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在去年的股东大会上,曾明确表示要在两年之内,将OLED打造为集团利润新的增长点。

截至目前,京东方已经有包括成都、绵阳、重庆在内的三条柔性OLED产线,如果产能全开的话,京东方柔性OLED面板月产能将达到14.4万片基板。

京东方大赚200亿,股价没有体现

相比之下,TCL科技和深天马在OLED面板上的发展要缓慢的多。TCL华星t4产线自2019年投产后,直到2021年才开始二期、三期的设备搬入。

当然,这与此前国内对于OLED产业相对保守的态度不无关系,这也为TCL科技被深天马当下的被动局面埋下了伏笔。

不过,TCL科技也没有停下对新型显示技术的开发。

去年9月,TCL实业召开了战略发布会,并表示要“以mini LED开启第一核心赛道,力争3-5年将TCL智屏做到全球第一。”

尽管过去被视为小众市场,但mini LED在去年的增长速度已经远远超出市场预期,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mini LED背光电视销量仅为20万台,这一数字在2021年就提升至440万台,2025年mini LED背光电视销量有望突破3500万台。

相比之下,与mini LED电视对标的OLED电视用了8年时间出货量才达到365.2万台,mini LED技术的扩张速度可见一斑。

更重要的是,mini LED的产业链生态在近年来已经逐渐成型,其下游应用已不再局限于电视,而是开始向IT、车载,乃至可穿戴设备领域扩展。

在IT领域,苹果新一代iPad Pro的发布点燃了Mini LED市场,根据市场预计,今年下半年发布的Macbook Pro和iPad Mini 6仍将搭载Mini LED面板,在车载领域,包括聚飞光电、三安光电在内的多个厂家在近期也都完成了相关产品的批量出货。

此外,被誉为“未来显示技术”的Micro LED在今年的发展也迎来重要进展,去年10月,苹果被曝出申请了一项“微光发光二极管测试”的专利,这项技术也被视为是苹果准备批量生产Micro LED设备而提前做出准备。

iPad Pro对于mini LED产业中的导向作用足可以佐证:当苹果的产业链延伸到一个新兴领域时,这个领域距离“成熟产业”也仅剩一步之遥。

面板行业的未来:国产创新同盟初长成

对于中国面板行业而言,被纳入苹果供应链的意义要远大于产能扩充和技术开发,这也是京东方的OLED产业逐渐被市场看好的原因。

2020年底,京东方成功打入苹果供应链,并为iPhone 12和后续的iPhone 13两款机型供应OLED面板,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京东方共为苹果供应了1500万块-1600万块OLED面板。

尽管尚不得知iPhone订单为京东方带来的受益如何,但从iPhone 13的物料成本来看,其屏幕成本要占据总机成本的20%,105美元的价格也要远远高于安卓阵营中6英寸OLED面板的平均报价。

这或许将成为国内OLED厂商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生产良率不足及行业恶行竞争,国内OLED产业普遍存在着亏损问题,但随着京东方在苹果产品线内的占比逐渐提高,这一状况或将得到改变。

近期,据外媒The Eelc报道,京东方已经与苹果签署合同,在今年为后者供应20%的OLED屏幕,如果信息属实,京东方在今年对苹果的出货量或将达到4000万-5000万片级别。

京东方在OLED产业上押宝的不止是苹果。

在此前《凯盛科技UTG突破,折叠屏表面功夫已就》一文中,我们提到了凯盛科技目前已经具备了UTG玻璃盖板的量产出货能力。

凯盛科技将会开启新一轮的定增募资。此前,曾经有坊间传闻称,京东方或将参与凯盛科技的定增。两家企业同在安徽有重要的投资。

更重要的是,此前凯盛科技与华为达成合作协议,为后者未来独家供应UTG玻璃盖板,华为也同样派出技术团队到凯盛科技参与UTG产品的开发与适配工作。

京东方若能入股凯盛科技,市场将会出现折叠屏产业链的一对创新组合。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合作模式将大大缩短折叠屏相关技术的研发周期,而且也有利于在国内形成较为紧密的产业链合作效应。

实际上,类似的合作模式在智能手机行业中早有先例。比如此前大热的屏下摄像技术,小米与TCL华星、OPPO与京东方、中兴与维信诺,都纷纷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屏下摄像竞速:新国产产业链创新同盟势成》

其背后的道理很简单:受当前材料工艺的限制,屏下摄像必须依靠算法优化来实现稳定的成像效果,但面板厂商显然不具备提供软件支持的经验。

这一点在在折叠屏手机中同样适用,面板厂商与手机厂商各自发挥优势,让实验论证技术在短时间内落地。

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车载显示也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增长点。面板厂商与终端厂商的合作模式同样被套入到车载显示之中。

去年年初,长安汽车与京东方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曲面中控显示屏、透明车窗显示等基于显示技术的创新产品。相比于手机行业,汽车行业与显示行业之间的跨度更大,过去单打独斗的经验已经完全不适用于新型车载显示技术的开发。

这样的跨界合作也逐渐扩展至智能座舱整体解决方案上,去年10月,京东方与奇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基于各自优势资源,在车载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推广应用、前瞻技术协同研究等领域展开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车的车载显示行业已经逐渐形成规模效应,前不久,京东方宣布在成都投资25亿元建设车载显示基地,主要产品为TFT-LCD车载显示模组,产品尺寸覆盖5英寸-35英寸,预计在2022年底投产,达产后年产车载显示屏约1440万片。

可以预见的是,在电子消费领域和汽车领域中,未来显示行业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国内“显示-终端产业同盟”的发展也将逐渐取代明确的产业分工,成为未来显示行业发展的新形态。

       原文标题 : 预料中的一场大赚之后,京东方能走出LCD周期魔咒吗?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显示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