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面板周期分析:QDoled/Mini/Micro会不会颠覆LCD?

详细分析如下:

1 韩厂延迟退产与面板价格的周期反复

受下半年需求转好,以及韩厂减产供给受限带动,今年自6月TV面板价格转涨以来,下半年面板报价持续超预期。根据群智咨询最新发布的11月下旬价格预测数据,我们统计预计截至2020年12月,55寸以下LCD TV面板价格相比5月低点平均涨幅达70%。创造了同等时间,价格区间涨幅的历史新高。65/75寸由于国产10.5/11代产能爬坡供给带动,价格涨幅不如55寸以下产品,但对应价格涨幅也分别达34%与17%,预计目前也均在产线盈利水平以上。

受益于海外市场旺盛需求,IT面板(显示器、笔电)下游市场自20Q2以来持续保持较高的景气度。产品价格整体自20Q1以来持续上涨。进入到20Q4,海外市场因疫情需求依然强劲,供应端手机、TV需求旺盛,造成a-Si产能持续紧张,叠加驱动IC、CPU、偏光片等核心材料缺货,面板厂价格策略积极,涨价金额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根据群智咨询最新的11月价格预测数据,根据我们的统计,预计截至2020年12月,主要尺寸IT面板报价相比年初1月平均涨幅达9.7%。

20Q3以来的行业整体高景气,带动了部分面板厂产能扩张意愿提升,同时韩厂退产亦有所延后,中期TV面板价格进入周期性反复隐忧有所显现。我们认为,随着TV面板供给明显的头部集中化趋势,龙头厂商产能调整对整体供需仍起主导作用,中长期来看TV面板价格发生大幅调整的可能性仍较低。

韩厂整体退产进度仍符合预期,三星延迟退产,主要来源于下游三星电子等客户要求,受制材料备货短缺,模组产能受限,21Q1三星显示产能供给非常有限。从供给减量因素来看,LG显示目前韩国本土,P7(G7.5)、P8(G8.5)月有效供给均不足100K(大片基板)。其中P8主要用于生产IT类面板,进度符合减产预期。P7主要用于生产TV面板,预计产能关退延迟到2021年底,全球总产能占比1%左右,影响较小。

三星显示,由于下游三星电子等核心客户要求,本土L7(G7)、L8(G8.5)关线时点有两次延迟。从最初的2020年10月推迟至12月后,目前来看最终关线时点将推迟至不超过2020年3-4月末。但从有效月供给来看,三星显示LCD产能环比仍然持续下降。下游三星电子整机库存通常在1000-1200万台(2-2.5个月),目前北美等下游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库存水位下降至300-400万台(不足1个月)。考虑到整体紧张的LCD产能供给,三星电子要求三星显示尽可能延长产能供应。

但三星显示产业重心早已转向OLED显示,本土LCD关线时点的一再延迟,导致上游核心材料备货不足。同时大尺寸TV面板模组产能主要依赖于苏州线,考虑到产线已出售给TCL华星,模组段产能亦有所制约。三星显示21Q1整体供应亦非常有限,预计月出货量由目前的每月200万片(TV小片)下降至201Q1的100万片左右。

韩厂产能调减后,恢复提升产能的可能性也极低。一方面已削减人工数量,另一方面提升产能不仅需要较长的爬坡时间,其次新增供给也不利于价格的维持和自身其它产线的盈利。因此,韩厂整体的产能关退仍然是确定性趋势。

另外,从国产厂商来看,惠科、彩虹股份等中小厂商受行业景气度带动,亦表现出一定的中期扩产意愿。主要包括彩虹股份咸阳G8.6扩产至 170K,惠科滁州G8.6扩产至180K,绵阳G8.6扩产至150K。同时富士康夏普广州G10.5亦计划将产线爬满至90K。

但目前来看,2020年以来受海外疫情持续影响,日韩设备装机进度,以及工程师人员往来均受不同程度影响。包括10.5代线玻璃基板短缺,对富士康夏普广州产线进度亦有影响。固原有厂商新增产能计划,完成进度亦有不确定性。预计2021新量产产线TCL华星T7、惠科长沙G8.6,满产时点亦将延至2022年。

此外,京东方G10.5亦有扩产规划,TCL华星拟新建一条IT产品产线。但京东方、TCL华星等大厂,产能扩张主要根据下游客户的订单要求,整体产能需求能见度较高,并且进度相对可控,对市场整体供需与价格影响力也较强。

总结来看,虽然中小TV面板厂在原有产线上都有一定的扩产规划,但受制于产线原有厂房空间预留,产能上限也较为明显。其次疫情对供应链进度影响,预计产能短期集中释放可能性也非常低。

此外,中小TV面板厂商,由于没有G10.5的新建能力(资金、供应链配套),随着TV面板的大尺寸化趋势,整体产品竞争力将逐步下降,将显著利好拥有G10.5产线的京东方、TCL华星等龙头厂商。龙头厂商的产能进展对市场供需、价格影响更为显著,我们认为行业周期性波动将显著下降,TV面板价格有望持续维持高位相对稳定。

根据奥维睿沃预测数据,2021年上半年电视面板整体供需仍然持续偏紧。主要由于2021年上半年整体新增产能有限,但韩厂仍有持续减产规划。预计20Q1供需略高于市场平衡线,20Q2受下游需求带动,供需将略低于市场平衡线。

2 下半年以来的高景气是否是需求透支

2020年下半年以来,受欧美等海外市场需求带动,TV、IT类产品出货同比、环比均出现大幅增长。引发市场对于下游产品短期需求透支担忧。根据奥维睿沃预测数据,预计2020年TV整机出货同比增长1.0%,显示器与笔电产品出货分别同比增长7.8%与15.9%。按年度维度来看,TV整机全年呈现出“前低后高”走势,但整体出货量也仅仅恢复至疫情前正常水平。考虑到未来,今年出货同比下滑地区的出货修正,按年度维度来看,我们认为TV产品需求仍有望维持稳定。

显示器、笔电产品受海外疫情需求大增,但按面积来看,2019年之前面积占比仅16%左右,预计受今年需求增长影响,将上升至18%左右,整体产能面积占比仍较低。未来需求即使出现回落,对LCD面板整体产能面积影响较小。IT类产品强调定制化及模组集成能力,历史上价格波动也显著低于TV类产品。

具体来看,根据奥维睿沃数据,20Q1与20Q2电视整机出货量分别同比下降8.7%与3.7%,20Q3出货同比增长13.2%,预计20Q4整机销售量仍将同比增长0.7%。

预计2020年,仅亚太(增速-5.5%)、中国(增速-10.8%)、拉美(增速-2.6%)地区为TV整机出货负增长。西欧(增速6.5%)、东欧(增速4.9%)、日本(增速5.0%)、中东及非洲(增速3.2%)全年整机出货均已转正,其中北美(增速16.4%)出货同比大增,有望超越中国大陆,首次成为全球出货量最多的地区。

目前海外疫情情况并未出现明显好转拐点,疫情严重地区电视整机采购需求仍然较为旺盛。展望明年,即使今年下半年相对高增长的北美、欧洲地区出货逐步恢复至疫情前正常水平,但考虑到今年出货负增长的地区明年出货有望逐步上修回正,我们预计明年电视整机出货量仍相对稳定,奥维睿沃预测2021年整机出货同比增长0.4%。

从电视面板季度出货量来看,受疫情对产能供给、韩厂减产影响,2020年四个季度电视面板出货量均处于同比下滑状态。其中20Q3同比降幅最低,达1.2%。考虑到20Q3整机出货的大幅增长,预计20Q3市场库存消化较大。全年来看,预计2020年电视面板出货量达2.71亿片,同比下滑5.9%。

从电视面板季度出货面积来看,20Q2起季度出货面积同比增速已转正。其中20Q3同比增速最高,达9.3%。全年来看,预计2020年电视面板出货面积达1.69亿平米,同比增长3.1%。即出货面积全年增速领先出货量9pct,龙头厂商出货大尺寸化带动整体出货面积增长。预计2021年龙头厂商的带动效应仍将持续,随着产能消耗面积的提升,整体价格亦有望维持高位稳定。

3 龙头厂商的高盈利能否持续

随着20Q3电视面板价格的大幅回暖,全球主要电视面板厂商的整体经营利润率亦持续转好。LG显示更是经历了连续6个季度的经营性亏损后,首次季度盈利转正。三星显示由于减少了LCD的产能供应,叠加小尺寸OLED产品的持续拉货,20Q2起面板经营性利润率率先转好。

国产面板厂商,京东方、TCL华星20Q2经营性盈利已转正,海外面板厂普遍受TV产品价格下跌影响,有不同程度亏损。20Q3全球主要面板厂均进入经营性盈利状态。考虑到国产厂商更低的产品成本,预计20Q4国产面板厂经营利润率有望行业领跑。

从32寸LCD面板售价,与京东方的综合毛利率走势来看,随着行业整体价格的转暖,京东方的综合毛利率也持续提升。我们认为龙头厂商的高盈利有望持续。

1)面板价格整体有望持续保持在高位。目前来看2021年上半年供需仍然持续偏紧,价格调整的可能性较低。21Q3供需预计短期存在一些压力,但考虑到龙头厂商主动出货结构调整对供需和价格影响力持续上升,我们预计价格调整幅度有限。

展望2022年以后,一方面电视面板出货尺寸仍有增量,但产能新增供给逐步下降。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龙头厂商原有产线产能扩张对市场供需起主导作用,整体释放进度与幅度相对可控。并且龙头厂商产能扩张,主要依据下游客户稳定订单需求,能见度较高,我们认为造成价格大幅波动的可能性很低。

2)从成本角度来看,G8.5以下LCD产线,材料成本占比较高,制造成本占比相对较低。材料供应的国产化,将持续带动成本端的下降,其次龙头厂商G8.5的折旧成本也将逐步减少。即使LCD产品价格维持持平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龙头厂商55寸以下产品的经营性毛利率仍有望持续提升,并且相比新晋的国内中小电视面板厂商,产品仍更具成本和价格竞争优势。

3)从产品和客户结构来看,目前京东方的优势最为明显,TV与IT产能切换灵活度最高,受TV价格波动影响相对较小。随着TCL华星未来补齐中尺寸IT产品供应产能,两大龙头厂商均能实现客户和产品的全系列覆盖,受TV价格波动对盈利影响,也将明显好于市场其它厂商。

最后从产品的技术路线上来看,目前LG的白光OLED生产成本仍较高,主要由于大尺寸蒸镀工艺提升良率难度大,其次有机发光材料损耗较大。三星QD-OLED技术虽然理论上显示效果好于白光OLED,但产线资本开支太大,料想折旧成本也较高,成本竞争力有限。其次仅三星一家在主导该技术,短期产能太少,下游品牌对该技术的认可程度也存在不确定性。

反观LCD技术,在TV市场应用不仅成熟度高,成本相较于其它显示技术竞争力明显。其次围绕Mini LED背光的显示改良性方案,上游LED产业基础成熟,静待工艺成熟度提升带动成本的不断下降。未来在中高端TV显示市场,是OLED显示的有力竞争产品。我们认为LCD显示的长期稳定需求仍将持续。

继续重点推荐显示面板龙头京东方A、TCL科技,建议关注中大尺寸产品受益标的彩虹股份、龙腾光电,手机面板国产龙头深天马A,OLED面板优质标的维信诺、和辉光电。建议关注面板上游,材料国产配套优质标的杉杉股份、三利谱、八亿时空,设备国产配套优质标的北方华创、大族激光、精测电子。

投资评级与估值:

继续推荐显示面板龙头京东方A、TCL科技,建议关注中大尺寸产品受益标的彩虹股份、龙腾光电,手机面板国产龙头深天马A,OLED面板优质标的维信诺、和辉光电。

建议关注面板上游,材料国产配套优质标的杉杉股份、三利谱、八亿时空,设备国产配套优质标的北方华创、大族激光、精测电子。

风险提示:疫情持续,LCD下游市场需求波动;海外厂商退产进度不及预期;国产中小厂商中长期产能规划变动。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显示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