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十年风雨变革路 华星光电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2019-11-25 09:43
来源: 电科技

“ 路是先行者走出来的。走出去,可能风光无限,也可能头破血流。 ”

TCL创始人李东生在《大国品牌》中回顾了TCL的国际化之路。作为出海企业的代表,TCL的国际化毫无疑问取得了成功,这其中依赖的便是TCL那宛如“壮士断腕”般的变革决心,在这股决心下,华星光电也走向了自己的国际化道路。

2009年成立,及至当下,华星光电已经走过了十年光阴。对于人来说,十年是懵懂到成熟之间的界限,对于华星光电来说,十年更是从零到有,再到强的过程。突破日韩面板限制,华星光电在推进面板国产的道路上不断发力,依靠技术创新和迭代来建立自身的优势。

常言道十年磨一剑,但对于华星光电来说,这十年是变革的十年。

鹰的重生

寒风一阵接一阵,2009年11月16日的街道上显得十分寂寥,与这份萧瑟形成对比的则是股市的热闹。在这天晚间,TCL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将会和深超公司建设8.5代线液晶面板产线,总投资额为245亿元,计划募资不超过50亿元用以推进项目。项目执行为双方合资的深圳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取名寓意“中华之星”。

一石激起千层浪,隔天开盘TCL集团股价涨停,冲高之势明显。为什么TCL会想要在这个点上上浮产业链,TCL的融资方案能通过吗?对于TCL此次的“烧钱”之举,人们充满了太多的疑问。

入局上游液晶面板是TCL长期以来的目标,实际上,TCL也必须要这么做。作为出海较早的企业,TCL在海外市场布局往往是不遗余力。彼时为了加强彩电业务的竞争力,TCL在2003年与CRT显像管鼻祖法国汤姆逊公司签署协议成立合资公司TTE,想要借助后者成熟的市场体系来打开欧美市场的大门。

但这宗跨国并购好景不长,在2005年和2006年两年间,这家合资公司总亏损超过45亿元,一度将TCL多媒体和TCL通讯拖入烧钱填坑的无底洞中。在TCL并购汤姆逊这段时间,电视市场正值技术迭代的拐点,LCD很快取代了CRT成为了市场的主流,汤姆逊的价值自然是急转直下。

对于市场技术的迭代,TCL董事长李东生不是没有预见,但对于技术转变之快,他在后来也只能坦言:“自己的估计过于保守”,CRT远没有撑到预计的三年时限。技术落后市场、深陷亏损黑洞,在这两年间TCL并不好过,为了进行止损,TCL相继出售旗下的TCL国际电工、TCL电脑科技等业务,并且进行相应的业务重组。

虽然技术错判导致市场贻误,但在变革和出海这两件事本身上,TCL却相当坚持,甚至是“固执”。为了提振士气,李东生亲自撰文《鹰的重生》进行反思和管理变革,引得不少员工彻夜回帖。对于带来亏损困境的两笔并购,文中写道:“曾经有许多人问我,如果给我再做一次选择,我会不会做TTE和TCT这两个国际并购重组项目,我的回答是肯定会做。但如果有机会让我再做一次,我们会比现在做得更好!”

确实是市场错判失误,但TCL国际化和变革这件事没有错,还得继续做下去。

落子无悔

及至2007年,TCL通过重组变革成功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并且开始逐步盈利恢复元气。对于液晶市场的布局失利,TCL决心向上游拉取盈利点,培育自身的液晶生产模组。对于构建自身液晶产线这一点,TCL并没有只是让它成为彩电业务发展的注脚,而是放眼于未来的面板市场需求。在李东生的构想中,未来不仅是电视,电脑、手机等其它数码电子产品都需要显示屏,而液晶产线能够从产业前端提供支持,增强下游终端的竞争力,从目前智能设备爆发演进来看,这一布局十分正确。

同年11月29日,TCL便公布了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募资额达16.96亿元,用以建设液晶模组。但可惜的是,这份方案在经证监会“修改方案”几经辗转之后,融资规模近乎腰斩,项目推进并不顺利。

但TCL的退堂鼓显然不那么好打,时隔两年,TCL借以华星光电推进G8.5产线建设,金额更是拉高到245亿元。而在9月30日披露的财报中,TCL现金流仅为66亿元,资产总额为254亿元,负债181亿元。而依据华星光电协议的增资推进,截至2010年6月底,TCL的增资总额需要达到45亿元。不仅如此,G8.5作为高代线必然是一个长期项目,这意味着TCL在未来还需要支出更多。在经历汤姆逊折戟之后,TCL对于支出一向审慎,面对高达百亿的高风险项目,TCL有勇气落子无悔吗?

“此时的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150天漫长的蜕变。”TCL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华星闪耀

2009年对于TCL是挺进上游的发力点,对于电视市场来说也是一个转折点。

这一年家电下乡政策启动,在补贴普及之下,液晶电视市场迅速扩张,需求潜力十足;同年国务院出台《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调整规划》,其中明确将高世代液晶面板产线列为重点扶持的战略性产业。在缺芯少屏现状和政策利好之下,华星光电顺应风口而出。

相比宏大的产线框架布局,国内相比国外更多的是在人才技术上的差距。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国内面板企业开始逐步进行人才引进、人才培育等产业配套环节,在十年间的磨剑里,华星光电产线不断丰富。在2019年半年度财报中,华星光电G8.5产线t1和t2项目已满销满产,G11产线t6项目今年年底满产,G6 LTPSAMOLED产线t4在今年第四季度将实现一期量产。在持续代技术投入和研发深化的情况下,华星光电面板产能逐步增强。

助力华星光电发展的一大因素便是去年的TCL集团重组,将其与TCL终端业务进行剥离,从而各自进行发展。对此,李东生表示分开之后能够让华星光电更加聚焦,资源统筹更为合理。从面板供给来看,华星光电单独立市有助于扩大其客户群,减少品牌之间的顾虑。

从依赖终端业务到独立发展,华星光电并行发展的决定从侧面印证了TCL业务开拓的成功。

从单一液晶产线布局到印刷OLED、Mini/Micro LED的综合业务,从国内面板建厂配套到印度开厂建设项目,华星光电在产品多元化和国际化的道路上将会走的更远,一如当初披襟斩棘,率先出海的TCL终端业务。

它们身上都有着一种极其相似的热衷变革的固执,自诞生到走完十年,华星光电都始终弥漫着这种气质,这或许就是TCL的品牌价值所在。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显示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