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面板市场冰火两重天,中华映管已宣布破产

2019-09-21 10:52
来源: 与非网

华映科技近日发布公告称,公司获悉中华映管的重大消息,中华映管资产不足以抵偿负债,且众多债权人竞相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中华映管的土地、建物、设备等各项资产,中华映管已无法继续生产、营运。中华映管董事会于9月18日申请法院宣告破产,以使中华映管员工及各债权人能依法律规定公平受偿。

华映科技表示,基于上述情况,公司将与法律顾问分析法律后果,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法律措施。

公司半年报显示,截至2019上半年末,中华映管的100%控股公司华映百慕大持有公司股份总数为7.29亿股,占公司股份的26.37%。2019年上半年,华映科技营业收入为7.74亿元,较上年同期22.89亿元下降66.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7.1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亏损4.4亿元。

据半年报,中华映管于2019年2月12日召开董事会,认定其对华映科技已丧失控制力,中华映管与华映科技及其子公司已非母子公司关系。鉴于中华映管提出其已丧失对公司控制权,因此公司目前控制权归属情况存在不确定性。后续华映百慕大所持公司股权若被强制执行,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

1、中华映管、华映科技到底什么关系?

据悉,中华映管成立于1971年5月4日,为世界最重要的显示器制造厂和面板五虎之一,拥有40年以上CRT到TFT的丰富显示器量产经验。

华映科技于1993年11月2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主要经营从事计算机、OLED平板显示屏、显示屏材料制造、通信设备、光电子器件、电子元件等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

2010年1月,华映科技实施重大资产重组,重组后控股股东变更为中华映管(百慕大)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映百慕大”),而华映百慕大又是中华映管的100%控股公司,因此华映科技的实际控制人为中华映管,而中华映管又是台湾百年大厂大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同公司”)的子公司。

简单总结:华映科技是中华映管的子公司,中华映管是大同公司的子公司,中华映管、华映科技、华映百慕大同属于大同公司。此外,中华映管的董事长是林蔚山、大同的董事长是其妻子林郭文艳。

资料显示,中华映管2018年度净资产为负。此前曾向法院申请重整,2019年1月31日被法院驳回,此后中华映管提出抗告,但再遭法院驳回。截至今年6月30日,华映科技的第一大股东华映百慕大持股26.37%。不过,华映百慕大将持有华映科技股权85%质押出去,此外,华映百慕大持有的华映科技股权还被司法冻结。

半年报显示,中华映管于2019年2月12日召开董事会,认定其对华映科技已丧失控制力,中华映管与华映科技及其子公司已非母子公司关系。当前,中华映管破产,后续其控股公司华映百慕大所持公司股权若被强制执行,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华映科技控股权存在不确定性。

中华映管破产,30亿业绩补偿款或打水漂。

除了股权关系上的紧密关系,中华映管和华映科技也存在着业务上的强关联。华映科技在半年报中称,在中华映管申请重整前,公司主要向中华映管销售车载产品,华映科技向中华映管的销售占了其营业收入的一半还多。据华映科技2018年年报披露,2018年,中小尺寸显示模组业务向中华映的管销售收入约为24.06亿元,占中小尺寸显示模组业务公司营业收入比重约72.04%,占公司合并营业收入比重约53.25%,因此中华映管的面板供应情况对公司中小尺寸显示模组的销售造成较大影响。

2019年上半年,华映科技实现营业收入7.74亿元,同比下降66.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7.12亿元,去年同期亏损2.71亿元。中小尺寸显示模组业务营业收入的大幅下滑是华映科技收入下滑的重要原因,2019年上半年,华映科技中小尺寸显示模组业务营业收入为4.2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2.44亿元。

华映科技公告显示,华映科技向福建高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华映百慕大支付业绩补偿款人民币30.29亿元,并申请财产保全,中华映管及其母公司大同股份就上述业绩补偿款事项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就其进展来看,目前该诉讼尚处于管辖权的争议阶段。

对华映科技来说,大股东中华映管破产更意味着30亿的业绩补偿已遥遥无期。

2、中华映管“消亡史”

始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中华映管,生产早年电视用的黑白映像管,并在彩色电视时代生产彩色映像管,并到马来西亚、福州及英国设厂,盛极时代曾做到全球最大的彩色映像管制造工厂。

随着电视走向平面化,1997年中华映管更是台湾第一家从日本三菱引进大尺寸TFT-LCD量产技术的生产厂,带领台湾显示器走向“平面化时代”,股票挂牌上市之后,股价最高甚至冲到64元,全球员工人数在巅峰时期曾超过万人。

不过随着近年来面板产业的竞争对手变多,中国大陆产能不断开出,中华映管状况越来越糟,净值转为负数。如今中华映管的这场破产危机在去年或者更早时候已经开始逐渐显现:

自2008年以来,中华映管连续亏损9年,受惠于2017年手机市场需求好转得以转亏为盈,不过受到2108年智能手机需求疲软,中华映管再次跌入寒冬;

2018年5月,中华映管关闭了一座4.5代工厂,随后将订单集中在6代厂生产;

2018年年底,中华映管曾爆发了财务危机,工厂一度因为供应商断货而停产,之后又恢复小量生产;

2019年3月,中华映管决定解雇了2500名员工。当时解雇的员工数量占总员工数50%以上,仅剩下2100余人;同时中华映管宣布计划销售2条4.5代线,只保留1条6代线用于生产中小尺寸面板。

2019年8月底,中华映管发布声明表示,申请重整遭法院驳回,订单已减至零,将依法办理大量解雇劳工。而据传闻现有的2100名员工将只保留50人。

2019年9月18日,中华映管以向法院申请破产结局,昔日面板大厂在成立近50年之后最终走向破产。

3、面板行业寒冬

华映倒下,下一个是谁?

对于中华映管的陨落,从公司法人在去年年底财务危机的讲话已经可以略知一二:该公司法人认为,大陆竞相投入8代、10代新厂,华映面临激烈竞争,尽管已陆续卖掉一座3.5代厂、关闭一座4.5代厂以苦撑,仍躲不过重整命运。

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技术更新速度慢和固有赛道市场供过于求。

一方面,中华映管的主营业务主要集中在液晶屏幕(LCD)、零部件及模组方面,聚焦在中小尺寸的TFT-LCD方面发力。中国大陆面板厂新产能不断开出,面板业目前已出现供给过剩压力,面板行业价格低迷,且未来几年内都难以改变。2017年,我国TFT-LCD产能面积约9400万平方米,产量约7500万平方米,正式超越韩国成为全球第一,随着8代、8.5代、10代、10.5代新厂陆续投入生产,产能在不断注入;

另一方面,中华映管只专注在中小尺寸产品上,最高世代的产线就是6代线,在7.5代、8.5代甚至是10.5代以上的高世代生产线没有布局。除此之外,中华映管华映手上仅有a-Si面板生产线,并无高阶的LTPS或是Oxide面板技术,更不要说OLED面板的投资(华映科技发展了OLED面板,但产能甚少)。

液晶面板产能过剩仍在持续发酵,国内三大面板厂商的液晶面板业务今年上半年的财报足以明显说明问题:

京东方今年上半年净利润16.7亿,同比减少43.92%;

华星光电今年上半年净利润10.2亿元,同比下降7.8%;

深天马今年上半年净利润6.44亿元,同比下降17.68%;

作为下一代显示技术,OLED面板自发光、低功耗、可弯曲的特性让它在5G时代的应用有了更多可能,OLED已经成为未来发展可能,自去年以来,三星、LGD、JDI、富士康等面板大厂已经开始或减少LCD产线或减少LCD产线后向OLED逐渐发力。

寒冬之下,各大面板厂商各寻出路,大用“开源节流”大法。如果不能迅速适应市场变化,中华映管之后必然会迎来后继者。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显示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