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OLED屏破壁 能否成为中国“第三张名片”
OLED分为PMOLED(无源驱动型)和AMOLED(有源驱动型)。除了技术上的区别之外,后者结构更加复杂、技术门槛高、需要更大的投资。相关数据显示,AMOLED的市场空间大得多
苹果iPhoneX首次使用AM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屏,点燃了AMOLED的热潮。继韩国企业之后,中国各地纷纷上马AMOLED面板生产线,呈积极追赶之势。
国内京东方、和辉光电、天马、维信诺现已具备了少量AMOLED产能,TCL集团旗下的华星光电以及信利、柔宇科技等未来也将成为柔性AMOLED屏的供应商。
维信诺云谷(固安)第6代AMOLED项目负责人张德强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有信心把云谷第6代AMOLED生产线打造成世界领先的高水平生产线,让中国的OLED屏成为我国继高铁、核电之后又一张新的世界名片。
辩证“第三张名片”
作为国内唯一代表中国参与国际OLED标准制定并主导制定柔性显示国际标准的中国企业,张德强所在的维信诺就是一家典型的企业代表。
在今年12月于乌镇举行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维信诺首次展出了其最新研发成功的“全球首款任意折叠柔性屏全模组”产品。根据张德强援引的数据,到2020年,全球OLED市场规模将超过700亿美元,其中柔性OLED市场规模将会超过400亿美元。
以维信诺、京东方等为代表的国内OLED生产厂商正在不断加速技术开发和OLED产线项目的落地,以应对外企的垄断。根据IHS的最新研究报告,5年后,中国OLED产量将占到全球份额的26%,中国有望从OLED消费大国变成OLED生产大国。
但和所有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面临的问题一样,OLED产业也需要一个长期的技术和产业经验的积累过程。维信诺方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是一个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和合力的过程,需要全行业合作伙伴的参与,才能让中国从显示大国走向显示强国。
维信诺预计,五年后的中国OLED产量全球市场占有率可能比IHS预计的26%更高。IHS研究总监张兵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产能面积的输出来看,到2020年,中国OLED市占率可能达到40%左右。”
维信诺方面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如今,在技术研发水平方面,中国跟国际是同步的;在产业方面,中国大陆紧随韩国,已经走在了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前面。所以整体上,目前我们已经打破了国际上的技术壁垒,实现了规模化量产。”
不过即便如此,从目前而言,韩国面板厂商三星显示占据着长期的垄断地位。根据IHS的统计数据,三星目前在中小尺寸OLED面板市场的份额占比在95%左右。
业内认为,OLED能否成为继高铁、核电之后中国的第三张名片,中国政产学研各界还需形成更大的合力。
技术关口:提高柔性AMOLED屏生产成品率
韩国三星电子大约从2000年开始做AMOLED,2005年开始做柔性AMOLED,有长达十多年的生产工艺经验积累。后起的中国企业,要实现追赶,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北京交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徐征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企业已基本掌握了柔性AMOLED屏的生产技术,只是生产的成品率没有三星高。
“三星做AMOLED这么多年,开始几年AMOLED屏生产是亏损不赚钱的,光做AMOLED屏是亏的,是靠着手机产业链保证了AMOLED业务的生存,从而能够把AMOLED发展起来。”徐征说。
国内纯做AMOLED屏的小型企业,如果连续三五年亏损,能否挺得住?徐征说,AMOLED投产后,估计至少头1~2年是亏损的。因为新厂刚投产,成品率偏低,大约为30%~50%,处于爬坡期。比如一条6代AMOLED线一期开了每月4万张基板的产能,在这个产能下,不管产品成品率多少,都需持续生产,这样成品率才会上去,否则解决不了大批量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徐征说,“所以要耐得住寂寞,挺住初期的亏损。”
韩国只有两家显示巨头,而国内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维信诺、和辉光电、信利、柔宇等多家企业都涉足AMOLED产业。徐征建议,“从国家和行业角度看,中国AMOLED产业应该集中投资主体、集中投资区域,因为只有大厂才能挺得住前期的亏损,以及实现经济产能。”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2.15立即申请>> 【免费试用】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新一代DURIS®S 5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OFweek产业研究院智慧灯杆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行业研究】LED照明行业出口月度监测报告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第21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免费观展门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欧司朗智慧照明与照明行业数字化直播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研讨会】OSRAM高功率激光产品解决方案
-
5 英国首相华为自拍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