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更多>>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专业院校盘点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和“爱国奉献”的传统享誉海内外。1951年经国家院系调整定名为天津大学,是1959年中共中央首批确定的16所国家重点大学之一,是“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

  

  天津大学的发展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热情关怀和有力支持,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曾先后亲临学校视察。长期以来,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天津大学已成为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学科特色鲜明、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居于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光电子工程学院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简称精仪学院)于1995年10月2日在原精密仪器工程系基础上成立。原精密仪器工程系成立于1959年, 原精密仪器工程系的前身是精密机械仪器专业成立于1952年,我国老一辈著名教授项任澜、王守融、蔡其恕、钱耀绪、吴又芝、邱宣怀、刘豹、苑文炳、吴继宗、孙祖宝等均在此任系主任或执教。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简称精仪学院)下设四个系:精密仪器工程系、光电信息工程系、光电子科学技术系、生物医学工程与科学仪器系。

  精仪学院具有一流的学科和学术地位。学院现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一级学科天津市重点学科,6个博士点,6个硕士点, 3个博士后流动站,建有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微光机电系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微纳制造与测量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仪器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微纳制造技术工程中心,天津神经工程研究中心以及现代光学研究所、光电子研究中心、传感工程研究所、照明技术研究所、光电测控技术研究所、激光与光电子技术研究所、生物光学研究所、空间仪器与技术研究所等研究开发机构。强大的学科基础为本科教学及学生毕业后的继续深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超过1/2的学生考取或免试推荐继续攻读硕士学位,部分学生可连读硕士、博士学位。

  精仪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设施。学院现有教职工223人,其中教授58人,副教授63人,博士生导师74人,硕士生导师12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0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8人,国家“****”特聘教授7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1人。有一大批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及从国外留学、进修归来的教师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敬业进取,经验丰富。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传感技术与测控电学、光学与光电子技术、测试技术与精密机械、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处理、应用电子技术等5个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直接为本科教学服务。经过国家“211工程”及“985工程”的建设,教学设施全面更新,实验室功能进一步增强。

  精仪学院的专业设置合理且充满活力。学院现有五个本科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原“信息工程”(光电信息工程方向)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天南大合办)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方向)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学科建设的带动下,专业建设成绩突出。学院是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学院建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门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视频公开课,主编2本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近五年学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2项, 25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各专业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及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断改造更新,既保持着长期办学形成的雄厚基础,又体现着21世纪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学院近三年就业率达99.5%,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2009年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2011年获批成为全国17个改革试点学院之一。

  经过几代精仪人数十年的拼搏,精仪学院已经发展成为仪器仪表领域国内首屈一指的“精品”学院,在全国同行中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科研队伍结构合理、科研成果累累、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院和青年学生向往的学术殿堂。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简称“中大”,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是中国南方科学研究、文化学术与人才培养的重镇。

  中山大学是教育部和广东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同时也是“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创新性、开放性”的特色。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优秀人才;传承优秀文化,追求卓越创新,促进国家社会文明事业发展。

       光电工程

  中山大学是华南地区第一个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依托于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显示材料与技术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并有物理学等一级学科及光学、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等二级学科支撑,基础扎实。中山大学光学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全国首批建立的博士点以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之一;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是广东省首批名牌专业之一。光学工程学科现有教授20名,其中中科院院士1名,博士生导师16名;副教授8名,讲师5名,研究生100多名,具有完整的教学和科研队伍,并与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多种方式的合作。

  光学工程一级学科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建设学科,在2006年全国光学工程学科评估中综合排名第八,主要研究方向有:激光陀螺技术、高能激光技术、光纤传感技术、纳米光子学、光电仪器与测控技术、自适应光学等,其中激光陀螺技术、高能激光技术研究方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物理电子学二级学科是“十一五”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主要开展高功率微波与自由电子激光、强流相对论真空电子学、微波等离子体理论与应用、高电压与脉冲功率技术等方面研究。声学学科主要开展强声技术和水声工程方面的研究。学院科研实验条件优良,拥有2个“985工程”二期科技创新平台、1个光子/声子晶体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光电技术等12个高水平专业实验室。

  学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教授30人,国家“863”专家等10人。学院成立以来,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出版专刊、专着20余部。

  学院下设专业有:(1)光学技术与工程;(2)LED技术与工程;(3)激光技术与工程; (4)光电子技术与工程;(5)薄膜技术与工程;(6)光信息技术与工程;(7)光通信技术与工程;(8)光机电技术与工程;(9)显示技术与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创办于1940年,前身是诞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设立研究生院,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行列,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七十年栉风沐雨,学校的发展始终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学校的主要领导。1942年秋,毛泽东同志亲自为自然科学院题写了校名。1949年,学校迁入北京。1952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同年,学校的航空系被抽调参与组建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冶金系被抽调参与组建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采矿系及专修科被抽调参与组建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1988年,学校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历经多年发展,如今的北京理工大学已在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居于国内研究型大学前列,跻身于国内一流理工科大学。2012年,学校首次进入在全球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英国QS世界大学排名“亚洲大学100强”和“世界大学500强”,在入选的19所中国高校中名列第13位(并列)。

  学校拥有中关村校区、良乡校区、西山实验区、珠海校区和秦皇岛分校;设有19个专业学院和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及珠海学院。学校有教职工3526名,两院院士13人,国家“****”教授11人,“青年****”入选者6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2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7人,博士生导师500余人。

  光电学院

  光电学院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办学实力雄厚,学术成果显着。近十年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二十余项。学院各专业已累计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万余名,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校本科生800余名,在校硕士研究生 580余名,博士研究生240余名。

  学院师资队伍雄厚。现有教职工13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入选教育部新(跨)世纪高层次人才各项计划1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博士生导师36人,教授38人。

  学院教学实验条件良好。有工信部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光电教学实验中心,还有2个国家级和1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和实验条件。学院建有光电创新教育实验基地,对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2012年本科生参加国内外各类竞赛获奖42人,获得国家专利3人。

  学院科学研究实力雄厚,科学研究覆盖领域宽,应用基础潜力大。年到校科研经费约9000余万元。每年在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约300篇。学院有 “颜色科学与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信息光学基础”教育部开放实验室,正式立项建设的“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高年级学生参加国家重要研究项目奠定了基础。

  学院有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每个本科专业均有相对应的硕士和博士专业,2012届,超过60%的本科生毕业后继续进入研究生学习。学院与国外十多个大学有良好的合作,有意愿的本科生有机会联合培养。学院建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物理电子学,其中光学工程和物理电子学均为国家重点学科。

 

<上一页  1  2  3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显示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