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玻璃搬运技术 有望掀起柔性显示器制造革新
东京大学2016年4月4日宣布,与LAN TECHNICAL SERVICE公司(总部:东京都新宿区)合作开发出了新技术,能够不使用粘合剂,在常温下粘合超薄玻璃和搬运用玻璃基板,而且,经过加热处理后,还能在常温下从搬运用玻璃基板上剥离超薄玻璃。利用这项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就可以直接使用难以处理的超薄玻璃,不仅有望大幅革新柔性显示器等超薄显示器的生产工序,还有望为降低环境负荷作出巨大贡献。
智能手机现在使用的液晶屏的玻璃厚度以200μm为主流,这个厚度的玻璃容易弯曲,很难使用机器人搬运。现行制造工序首先要在厚度达到400~500μm的玻璃基板上形成液晶显示元件,然后用氢氟酸浸泡玻璃,通过化学抛光的方式,使玻璃基板的厚度减至200μm。但这种方法能实现的最小厚度为100μm,而且必须使用高毒性的氢氟酸,在环境成本方面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从成本和可行性考虑,最理想的制造方法是,先将超薄玻璃粘在搬运用玻璃基板上,在完成TFT制造工序、彩色滤光片制造工序、封装工序后,再从搬运用玻璃基板上剥离超薄玻璃。但在实际操作中,粘合剂接合无法耐受300度以上的加热处理,不使用粘合剂的直接接合则需要实施400度以上的加热加压,在后续的加热处理中,粘合的强度会增大,因此接合面很难剥离。
此次开发的方法是,用离子束在玻璃的一个表面形成几纳米厚的硅膜,使玻璃表面先暴露于含水的氮气环境中,然后回到真空或干燥的氮气环境中,通过挤压2张玻璃,使其实现常温接合。玻璃表面的硅膜会与氮气中的水分反应产生羟基,起到粘合剂的作用。
接合后的剥离是通过在接合面上制造裂缝进行机械剥离。因为在高温加热处理时,羟基会分解产生氢气,在接合面上形成大量微孔(泡沫状空隙),使接合面的强度减弱,因此,在500度下进行90分钟的加热处理后,接合面的强度不会增强,可以实现机械剥离。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2.15立即申请>> 【免费试用】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新一代DURIS®S 5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OFweek产业研究院智慧灯杆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行业研究】LED照明行业出口月度监测报告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第21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免费观展门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欧司朗智慧照明与照明行业数字化直播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研讨会】OSRAM高功率激光产品解决方案
-
5 英国首相华为自拍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