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屏改变人类大脑!!!
数字时代,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已经完全渗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在信息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长时间用拇指操控智能手机和上网,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更适应碎片化信息,也更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但结交线下朋友的能力,却越来越弱。
用拇指触控手机相当于拉小提琴?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信息学研究所教授戈什,将数字时代人类拇指的运动和大脑的联系,同小提琴演奏家比较,得出了这个有意思的结论。他们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62个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运动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中的信号就越强烈。这可算是大脑的“用进废退”——小提琴演奏家们在乐器水平进步的时候,他们的大脑也会表现出相应的变化。
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随着智能终端搜索功能的强大,很多原本需要大脑思考的过程,现在只要动动手指就完成了。美国学者尼古拉斯·卡尔曾经写过一篇名为《谷歌是否让我们变愚蠢》的文章。作为一个专栏作者,他坦言自己的阅读习惯也随着谷歌“无处不在”的渗透而改变很多。“曾经我喜欢阅读长篇的文章,但现在有了搜索,我开始只看精华部分,有时候只看两三行就结束了。我们的思考方式变了,我们将变得更加懒惰,甚至愚蠢。因为我们大脑用来思考的时间少了,花在搜索上的时间更多。”这种改变甚至会改变写作习惯,尼古拉斯·卡尔写道:“要是在过去,我通常会在纸上写一个大致的提纲,然后才会正式提笔写一篇文章。这是我从新闻学院时期就养成的习惯。但现在很少了。长此下去,思维模式也肯定跟着改变。”调查显示,年轻一代花在智能设备上的时间,远多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际交往。他们依赖线上社交网络,就像吃饭睡觉一般自然。
戈什教授认为,从石器时代到农耕文明,从工业革命到电台、电视和互联网,人类大脑都因为适应环境在不断发生细微变化。而智能手机带来的变化则是非常明显的。但这种变化究竟“是好是坏”,现在就下结论,或许还为时过早。因为智能手机的流行时间还不到10年,用10年时间来观察人类的某种机能变化并作出结论,未免太过轻率。不过,戈什教授对使用智能手机后自己记忆电话号码能力的退化,倒是非常确定。“现在我肯定说不出老婆的电话、电子邮件等等,全部靠手机存储;而在20年前,任何人都能熟练说出一堆电话号码。人类原本存储电话号码的大脑功能,正在被取代。”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2.15立即申请>> 【免费试用】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新一代DURIS®S 5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OFweek产业研究院智慧灯杆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行业研究】LED照明行业出口月度监测报告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第21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免费观展门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欧司朗智慧照明与照明行业数字化直播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研讨会】OSRAM高功率激光产品解决方案
-
3 孟晚舟发公开信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