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还是过渡?量子点屏幕真的赛过OLED屏?
谁都知道买电视就是要买看起来很爽的产品,但怎么界定这个“爽”字?大部分人所知的是屏幕要够大,再近一步就是分辨率要够高——在这个4K分辨率逐步进入寻常家庭的时代,这两者已经不是选购屏幕类产品的大问题了。
传说中真正的“爽”是要画面看起来足够鲜艳,一眼望去就满心欢喜,亮度和对比度参数自然也是越高越好了。真正能够满足“爽”要求的OLED电视还处在天价阶段,如果不是土豪到挥霍数十数百万不是问题,OLED电视堪称贵族产品。但就在这两年,尤其是今年的CES展会,一种叫做量子点屏幕的产品大肆来袭,厂商媒体纷纷宣称它能干死OLED电视,而且成本还低了一半有余。连名字听起来都这么牛叉的屏幕是否已经达到我们心目中“爽”的定义呢?
最大亮点就是看起来“艳”得多
在探寻量子点显示技术之前,我们先看看这传说中的量子点屏幕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直观体验的提升——各厂商目前完成量子点屏幕的手法虽有差异,但宣传重点都是突出此类屏幕的“色域”更广,或者说饱和度提升显著,这项指标甚至可以比OLED还要出色,同时伴随介绍功耗更小等特性。
常听厂商说“色域”一词,那么究竟什么是色域?色域广了,看起来又有什么不同呢?人眼在自然界看到的颜色广度和多样性,即便是发展了这么多年的屏幕技术也难以达到,也就是说现在的屏幕根本无法表现如此多样的色彩。用通俗的话来讲,屏幕所能显示的色彩范围,比如最红红到什么程度,最绿绿到什么程度,即是这块屏幕的色域,也可以叫色彩空间。
1997年,微软与惠普、EPSON等公司联合开发了一个彩色语言协议,即我们现在熟知的sRGB,这就是一个色彩空间,可以表示显示、成像等设备达到的色域究竟有多广,它的色彩取值区间就是上图三角形区域标定的范围。我们现在所用质量还不错的许多PC显示屏,包括在手机界翘楚的iPhone屏幕,色域都是基本做到100%覆盖sRGB,也就是显示的颜色广度与sRGB一样。
(sRGB与NTSC色域的对比)
但实际上,sRGB是个很窄的色彩范围(真的要怪微软),所以除了sRGB以外,还有类似Abode RGB(苹果主导的)、NTSC之类的色彩空间。如今在厂商宣传中被用得比较多的是NTSC色彩空间,它的范围比sRGB广了很多,一般可以说sRGB的色彩范围仅有NTSC的72%(所以魅族才说魅蓝Note屏幕覆盖72%NTSC)。
传说中价格爆炸的OLED电视,色域据说能超过NTSC的范围,OLED屏幕比普通LCD屏幕的优势之一也就在这里;而量子点电视的色域则据说可以超过现在的OLED电视(前不久发布的TCL量子点电视H9700官方称其色域为110%NTSC)。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2.15立即申请>> 【免费试用】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新一代DURIS®S 5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OFweek产业研究院智慧灯杆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行业研究】LED照明行业出口月度监测报告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第21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免费观展门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欧司朗智慧照明与照明行业数字化直播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研讨会】OSRAM高功率激光产品解决方案
-
2 孟晚舟发公开信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