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器设计软肋盘点
说起智能触控显示器,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可以说,它是Win8系统诞生之后的产物,又受益于安卓系统的风靡而发迹。然而在经历了无数的吹捧之后,谈及智能触控显示器的人越来越少,主推智能触控的厂商也悉数撤退。
昂贵的售价,不那么流畅的体验,厚厚的边框,臃肿的体型等让它举步维艰,再加上Win8系统的不给力表现,平板,变形本等外力的冲击,智能触控显示器似乎走进了死胡同里,命运与当年风靡一时的3D显示器尤为相似。今天,小编就起起智能触控显示器的底,看看它的失败缘于哪些地方?
设计鸡肋之一:体态臃肿,难以挪移
从外观上来看,智能触控显示器的外观并没有多大的突破更别谈其他重大创新。如果你要从外观上谈其与传统显示器的区别,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智能触控显示器摒弃了传统显示器笨重的底座,转而选择了体态更加轻盈纤细的支架。这类可折叠与掀起式的支架最大的好处就是增加了其与桌面的接触面积,适合不同人群对于不同视觉角度的需求。正是这样设计,让它还拥有一个比较霸气的名字:“超大号平板电脑”。
然而基于智能显示器尺寸多数在21.5英寸或以上,这个大号平板的体态就显得非常臃肿,而且又笨重。在小尺寸平板与大屏手机当道的时代,你还会为这种大号的平板买单吗?想像一下,躺在床上,看电影玩游戏,你会用21.5寸的平板吗?相信更多人习惯于手机与真正的平板电脑。而把它带出去,那简直就是折腾。
设计鸡肋之二:操作系统的不完美克隆
智能触控显示器从功能上类似于Android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同时又带有传统显示器的显示功能。它拥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处理器芯片、一定的存储单元、两点或多点触控以及通过Wi-Fi无线上网等特点;而当通过视频连接线(多数是通过mini HDMI或USB线)连接台式主机或笔记本电脑实现传统显示器的功能。
那么问题来了,智能触控显示器对操作系统的适配程度如何?当下智能设备,拼硬件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苹果的成功,是软件的成功而非硬件的出彩。现在绝大部分的智能触控显示器预装的安卓系统,均为原生克隆过来的。在系统的优化,界面的UI,应用程度的图标等等方面都非常之原始。可以预见,与手机、平板相比,智能触控显示器的体验简直是渣渣。
设计鸡肋之三:无法同步的显示模式
当小编首次操作智能触控显示器时,脑袋里充满各种幻想,特别是设想可以实现Android与windows平分天下的画面喜感。在开机之后,小编的黄粱美梦彻底破灭。因为,在Android与Windows二者之间你只能通过显示器上的按键选择其中之一。
智能时代更多强调的是多核心与多重任务处理性能。随着移动产品技术的日益成熟,小编相信这也是智能显示器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一边是安卓系统,一边是PC端的Window系统,在不停的切换间,耗费用户不必的精力与时间,而且两种完全不同的操作习惯让很多人第一次接触它时,都比较反感。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2.15立即申请>> 【免费试用】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新一代DURIS®S 5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OFweek产业研究院智慧灯杆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行业研究】LED照明行业出口月度监测报告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第21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免费观展门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欧司朗智慧照明与照明行业数字化直播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研讨会】OSRAM高功率激光产品解决方案
-
5 英国首相华为自拍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